关于大运河的资料
作为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最古老的运河,京杭大运河与长城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两项伟大的工程。它南起杭州,北到北京,贯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目前,京杭大运河正在申报世界遗产的过程中。
京杭大运河,北起通州,南至杭州。全长1794千米,是中国唯一一条南北走向的长河,也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它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它和长城一样被人们视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两大工程奇迹。
大运河的建设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在春秋时期,齐国的君主曾下令开凿一条运河,以便将齐国的农产品运往南方。此后,历代统治者陆续进行了大运河的修建和完善。
古代运河联结长江和淮河。春秋时期吴 王 夫差于公元前486 ~前 484 年开凿。南起邗城(今扬州)以南的长江,北经樊梁湖(今高邮附近)折向东北,入射阳湖,再向西北经淮安入淮河。
京杭大运河的历史简介
1、至元三十年(1293)元代大运河全线通航,漕船可由杭州直达大都,成为今京杭运河的前身。
2、京杭大运河的再次发展期在元、明、清。元代开凿的 重点段:一是山东境内泗水到卫河段;一是大都到通州 段。
3、京杭大运河的基础为隋代统一南北以后修建的隋唐大运河。隋朝将以前开凿的运河水道以及自然水道加上运河组成了以隋朝京都洛阳为中心,向北到涿郡,向西到大兴,向南到余杭的水路网。
4、京杭大运河建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距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而秦始皇在嘉兴境内开凿的一条重要河道,也奠定了以后的江南运河走向。据《越绝书》记载,秦始皇从嘉兴“治陵水道,到钱塘越地,通浙江”。
5、京杭大运河简介京杭大运河的开挖和演变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运河运河的萌芽时期春秋十年(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在扬州挖了一条沟,连接长江和淮河。
运河的资料(历史、文化和经济价值)
京杭大运河建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距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而秦始皇在嘉兴境内开凿的一条重要河道,也奠定了以后的江南运河走向。据《越绝书》记载,秦始皇从嘉兴“治陵水道,到钱塘越地,通浙江”。
元代会通河和通惠河开通后,京杭运河完成,明代进行了大规模整修,建立了完善的漕运管理制度,600年间,运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南北交通要道,商运繁盛,运河两岸兴起数十座商业城镇,对古代经济的贡献无法估量。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价值堪比长城。它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长度最长的一条人工河道,长为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
大运河的经济价值:大运河开通后,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促进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
大运河肇始于春秋时期,形成于隋代,发展于唐宋,最终在元代成为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纵贯南北的水上交通要道。
这条古老的运河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变迁,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经济价值。它曾是古代中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物资的流通和文化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