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汉得到姜太公式人物帮助建立自己的政权
百废待兴的情况,为了达到“安人理国”的目的,便自称他是姜太公的化身,便在磻溪建立太公庙,他用这一举动告诉人们,他要象周文王访贤并重用姜太公那样的贤臣良将,他后来果然得到了一大批治世理国的人才,终于实现了“贞观之治”。
太公帮助武王建立了西周,武王将齐地分封给太公,太公就是齐国的缔造者,后来齐国富强,子孙兴旺,齐桓公成了春秋五霸之一。
姜子牙向周文王讲述了自己的身世,文王当时正为了打败敌人建立王朝而搜罗人才,所以就对他说:我的先祖太公早就寄希望于你了。因此,后人又称他为太公望,在民间一般称他为姜太公。文王给他以极高的地位,并在他的帮助下,消灭了商朝。
姜太公的这种亲民爱民思想并不是他当了齐国国君才有的,还是在他辅佐西周伯姬昌的时候,这种思想就已经建立。
李雄称帝是什么时候
公元304年,李雄称成都王。306年称帝,国号成。公元338年,李寿杀李期自立为帝,将国号改为汉。史书连称为成汉。
建兴三年,范长生劝李雄称帝,李雄于是即皇帝位,赦免境内罪犯,改年号为晏平,国号大成。追尊父亲李特为景皇帝,庙号始祖,母亲罗氏为太后。加授范长生为天地太师,封为西山侯,允许他的部下不参与军事征伐,租税全部归入?他的家里。
李雄自称大都督、大将军、益州牧。不久,攻克成都。304年称成都王,建元建兴,306年称帝,国号“大成”,史称成汉,改元晏平。314年汉中的杨虎和梁州的张咸也先后投奔了李雄,成国疆土达到最大。
李雄自称大都督、大将军、益州牧。不久,攻克成都。304年称成都王,建元建兴,306年称帝,国号「大成」,改元晏平。314年汉中的杨虎和梁州的张咸也先后投奔了李雄,成国疆土达到最大。
年,李特及其弟李流相继逝世,特子李雄带领部众攻下成都,据有益州。据《晋书》载:“(西晋)永兴元年(304年)僭称成都王,赦其境内,建元为建兴”。
在中国建立起割据政权。其中最早称帝的就是李雄。304年,益州氐族难民领袖李雄,于成都称成都王,建立成汉帝国。306年,成汉李雄自称皇帝,国号“成”。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少数民族皇帝。
成汉开国皇帝李雄有10子,他为何会传位给侄子?
李雄一共有10个儿子,但是这些皇子,在父亲夺得天下后,个个飞扬跋扈,养尊处优,没有一个成器的。反而是他的侄儿李班,为人宽厚仁爱,很对李雄的脾气。
李雄是家天下开启几百年之后,第一个不按这个套路传位的皇帝,他想把皇位传给侄子,倒不是因为他没有儿子,恰恰相反,他的儿子很多,有十几个。
由于李当的早逝,李雄有机会领导所有的企业家。此时他把皇位传给李班,为的是把国家还给李当。
李雄的人物生平
李雄自称大都督、大将军、益州牧。不久,攻克成都。304年称成都王,建元建兴,306年称帝,国号「大成」,改元晏平。314年汉中的杨虎和梁州的张咸也先后投奔了李雄,成国疆土达到最大。
李雄是氐族人,年少英伟,相貌不凡。虽然被一个道士断言将来必成大器,不过年轻的李雄,还没有机会展现他的才华。因为他的父亲李特和叔叔李流,也是叱咤一时的人物。
李雄身高八尺三寸,容貌俊美。少年时以刚烈气概闻名,常常在乡里间周旋,有见识的人士都很器重他。
在十六国君主中,李雄是一个能力杰出的人物。他29岁接过父亲和叔叔的基业,多次击败晋军,并且率军攻占成都,以此为据点东征西讨,打下了成汉王朝的基业。
晋代 司马颖,字章度,司州河内温县人。晋武帝司马炎第十六子。太康十年(289)受封成都王。 司马勋,在蜀中起兵反叛,自称成都王。李雄,字仲俊,李特第三子,母罗氏,十六国时期成汉开国皇帝。
李雄 成武帝李雄(274年―334年),字仲俊,李特第三子,母罗氏,十六国时期成汉开国皇帝,304年―334年在位。李特在四川起兵时,被封为前将军。